新郑市基层政务公开
新郑市教育局 县级
2023-11-30 2023-11-30
新郑市2023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一年来,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国同类城市先进、郑州县市领先”的教育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工作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抓基层党建工作。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7次,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培训,研讨交流320余场次。落细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强化党组织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权,完善主题党日提醒制度,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检查6次,发展党员10人,转入党员169人。成立中共新郑市新烟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支部委员会等9所学校党组织,继续向10所校外培训机构选派党建指导员,党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增强“四个自信”的首责、主责、全责来抓,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4次。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表彰1.11万名市、乡、校三级好少年。深入推进“护苗”专项行动,发放绿书签2300张,倡议书2.5万份,宣传页1.8万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8次,化解风险点22处,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妥善化解涉教育类舆情。三是深入贯彻主题教育工作。组织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和主题党日学习362场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81场次。坚持结对帮扶助学,引导离退休老党员做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余热映初心。设立党员教师示范岗1100余个,发挥党员教师师德示范、专业示范作用。积极开展联建共建活动,入户走访17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65条。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活动,检视分析问题900余条;开展“四个万家”家访活动,查摆问题6000余条,以整改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二、全面育人落实落细

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德育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组织2023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落实党支部书记、校长、校领导、班主任带头讲思政课制度,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思政内容,向广大师生进行思政教育。先后获得河南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建设单位、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先进集体、郑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郑州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展示活动团体二等奖等荣誉。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新郑市外国语小学、新郑市鸿福学校、新郑市龙湖实验小学在郑州市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奖;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等15所学校被评为“郑州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创新先进集体”;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在郑州市德育建设工作会上围绕《罡正建瓴  六脉育德》进行汇报交流,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新郑市仓城学校被推荐至郑州参加河南省第二批“五育”并举实验学校创建。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力推动中招体育改革,推进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改革。不断拓展学生体质发展实践平台,组织开展新郑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团体操比赛、“最美大课间”评选、体育艺术“一校一品”评选、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小学生篮球赛、“市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赛等活动,新郑市轩辕小学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中小学“最美大课间”一等奖,新郑市新华路小学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轩辕小学、实验中学、红河谷外语小学、华南城第一小学、正商外国语中学、市直初级中学、外国语小学、龙湖镇沙窝李小学等9所学校被确定为郑州市传统体育特色学校。推进中小学美育改革发展,艺术发展硕果累累。在教育理念更新、课程资源丰富、队伍结构优化、设施设备配套、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督促指导学校积极开发艺术特色课程,积极开展美育艺术社团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艺术比赛展演。在郑州市美育课程特色学校和郑州市美育实践基地评选中,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新郑市仓城学校,新郑市龙湖国瑞小学等3所学校荣获首批“郑州市美育课程特色学校”称号,新郑市外国语小学,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新郑市市直小学,新郑市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荣获“郑州市美育实践基地”称号。新郑市教育局在河南省第十一届少儿才艺大赛郑州选拔赛中荣获优秀单位组织奖。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巩固基础课程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共建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15个。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职学校平均每周不少于16课时,校内劳动基地达到86个,校企共建劳动基地31个。新郑市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被定为首批新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遵循“抓安全、促规范、提质量、保幸福”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推动我市保教行为不断规范,保教质量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199所,在园幼儿44706人。其中公办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15870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6所,在园幼儿27428人,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408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6.85%。二是基础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学校,薛店镇民盟烛光小学、外国语小学、市直中学已经成功创建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轩辕小学、国瑞小学被郑州市推荐参加第四批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共同体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新郑市被评为郑州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轩辕小学“1+1+X”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被评为郑州市第二批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同时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二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苑陵中学、市直中学、外国语小学、市直小学、新华路小学、轩辕小学6个“1+1+X”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在新郑市教育教学表彰中被评为优质教育集团。三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多样化高中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创建校、示范校、品牌校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发展水平,打造省内一流高中步伐稳步迈进。2023年高考再创新高,本科一批应届生上线人数1724人,比去年净增114人,上线率达35.96%,比郑州市第二名的县市多420人,本科批次以上人数3639人。全省能够进入“985”院校的学生(理科前10000名、文科前2000名)占1.37%,而我市的比例为2.92%;全省能够进入“211”院校的学生(理科前30000名、文科前5000名)占3.97%,而我市的比例为9.28%;2023年全省本科一批上线率16.75%,而我市为35.96%,质量“高原”不断做大、名优生“高峰”不断拔高,高考成绩综合评价连续32年保持郑州市县市领先位次。四是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锚定“产教融合、标准化建设、人人持证”三大任务,强力推进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办学能力、办学质量,郑州城轨交通中专等3所学校已完成省市第二批验收。开展全民学习人人持证,促进技能型城市建设,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已完成“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任务13933人次,完成郑州市教育局和新郑市政府下达工作总任务的107.3%。五是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切实推进民办学校资金监管工作,建立学校资金使用监管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和财务管理,维护民办学校师生合法权益。持续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治理专项行动,通过统筹安排、公民同招,严格控制民办中小学校招生范围、规模,实现了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减低至2.99%。

四、教育投入持续加大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3万个,缓解“大班额”“入学难”问题;投资4079万元,完成19个校舍安全加固和重建项目,投资964.15万元,推进暑期防汛维修项目,总排查安全隐患29所,保障师生校园安全。各学段资助资金已发放23437人次,共计1656.41万元。对校外培训机构坚持开展日常巡查,联合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严查违规培训行为,累计出动269人次,查处违规机构36家,累计化解欠费总金额523.20万元,化解退费学生1491人。

五、队伍活力持续激发

一是深入开展师德系列活动,建立师德长效机制。开展以“奋进新征程  志做大先生”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评选新郑“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个人23名、教书育人楷模15名。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健全自我考核、领导考核、同事考核、学生考核、家长考核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坚决杜绝在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二是创新培训形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效有序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三是多渠道补充师资,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要。组建联合招教小组,校园招聘296名教师,为新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四是注重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认真落实2023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工作,为7002名教职工发放5277.67万元。严格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三项教师待遇政策”,为4092名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799.54万元,为6274名专任教师发放教龄津贴335.43万元,为4076名班主任发放津贴610.90万元,切实让广大教师待遇上有保障、思想上受激励、干劲上受鼓舞。

六、校园安全更有保障

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统筹谋划推进学校安全和教育发展,落实各项校园安全制度和防范措施,强化督导检查和追责问责,有效管控各类安全风险,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了广大师生生命安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注重校园食品安全,积极对接舌尖安全网的运营商和维护人员,帮助学校食堂连接舌尖安全网,全市269所学校(含政府监管幼儿园)共计281家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舌尖安全网”接入率达到95.85%。联合市场监管局和卫健委组成联合评价小组,持续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工作,初评达标食堂187家,达标率达到68.75%。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