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立夏,万物繁茂。新郑市和庄镇一工地洎水河南侧崖壁上,几百只崖沙燕正在巢内孵化着幼鸟。每年4月、5月、6月,大量崖沙燕都会来新郑育雏,它们喜欢在离水源近的土堆和基坑断面挖洞筑巢。一般都是在4月产卵,5月底幼鸟破壳,6月底7月初幼鸟能飞的时候,就会举家回到南方。
崖沙燕何以喜欢栖居新郑?站在高处俯瞰新郑一片绿意生机就是最好的答案。近年来,新郑市以省级生态县(市)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系统推进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赢,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郑州南部生态绿城。在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新郑市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被央视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与崖沙燕和谐共生 被称为“一座有爱的城市”
崖沙燕又名灰沙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专门捕食空中飞行昆虫,尤其善于捕捉接近地面和水面低空飞行的蚊、蝇、虻、蚁等。通常成群在河流或湖泊岸边的悬壁上和河岸砂岩上筑巢,被称为“崖壁建筑师”。从2013年开始,新郑市每年春季都会有大量的崖沙燕筑巢栖息。
崖沙燕对北方栖息地要求的自然环境条件极为苛刻,需要满足筑巢、繁殖、捕食三项要求,如果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宜它们生存,往后数年回迁时燕群便会刻意绕过此地,重新选址。
为让这些崖沙燕得到有效保护、安全度过孵化期,新郑市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为崖沙燕“保驾护航”。一是协调有关乡镇和部门及施工单位,暂停在崖沙燕生活区域施工,对崖沙燕栖息地有效保护。目前,新郑市凡是崖沙燕飞回繁衍的施工工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施工避让,待燕子完成孵化季节后再行施工。二是竖起固定警示牌,拉起警戒线。三是在崖沙燕回巢期,定期巡查,避免人为打扰,让崖沙燕安全度过繁殖期。
截至目前,新郑市共保护崖沙燕栖息地18处,安全迁徙崖沙燕5万余只,在这场“人与自然的互动”的崖沙燕保护工作中,新郑市赢得了社会各界一片喝彩,被称为“一座有爱心的城市”。天蓝水清地绿 优越生态引来物种栖居窥一斑而知全豹,崖沙燕保护是新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之本,生物多样性来源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新郑市燕群迁徙繁殖的数量不断扩大,亦是对新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肯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写照。
草木葳蕤,花香氤氲,暖风微醺。举步徜徉在黄帝故里,抬头望去,是明媚的“新郑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打开门、推开窗,满眼都是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