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基层政务公开
新郑市应急管理局 县级
2025-10-11 2025-10-11
2025 年10 月新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10月11日上午,新郑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消防大队等单位对2025年10月份新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形成分析报告如下:

         一、气候趋势预测【根据新郑市气象局10月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一)总趋势

        预计10月份降水量40~70毫米,较常年偏多1~2成;月平均气温16~17℃,较常年偏高0~1℃。

     (二)10月份主要天气过程10月上中旬多降水天气,其中:1-2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4-5日,有小到中雨;6-7日,有阵雨;9-11日,有小到中雨;17-19日,有小雨。

       二、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风险10月1日至2日,我市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1日夜里至2日白天,偏北风3到4级,阵风6级左右,持续降雨和大风天气影响广告牌、路灯、行道树等高空或路边设施,对行人及车辆安全构成威胁。

     (二)洪涝灾害风险

       9月以来,我市降水过程频繁、降水异常偏多,近期仍多阴雨天气,需注意局部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强降雨,可能造成个别沿河村落发生山洪灾害。如遇持续降雨或强降雨,城区部分低洼路段易发生积水,加之排水管网存在老旧、堵塞等问题,在强降雨时排水能力不足,城市内涝风险增高,可能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三)地质灾害风险

       10月初汛期进入尾声,但今年9月份较往年降雨量偏多,尤其是5轮降雨叠加出现并伴随连阴天,多轮次降雨已经在土体内部完成“量”的积累,含水率不断上升、趋于饱和,易引发山区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我市建设项目众多,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修路、水利、能源设施等项目造成的工程活动扰动强烈,也存在一定风险。

      (四)农业生产风险

       9月以来,我市秋雨特征明显,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往年高出许多,造成大部农田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地块田间湿渍。10月份我市仍多阴雨天气,给秋作物适时收获晾晒、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不利影响,其中可能会出现玉米穗腐、花生烂果等情况。

     (五)森林火灾风险

       10月份全市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从气象因素分析,根据气象预测,10月份整体温度适中,随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加大,林下植被水分散失加快,易燃性增加;预计10月份降水减少使林区空气和土壤湿度降低,植被干燥度上升,要重点关注气象因素对我市林区防火形势的影响。从火源管控分析,10月份,国庆、中秋节假期,户外活动人员增多,要防范林下乱扔未熄灭烟头、野炊用火、林区及周边墓区坟地烧纸等行为;同时农事活动也较为频繁,严防林区林缘附近因焚烧秸秆等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情。

      (六)其他风险

       10月份是旅游旺季,游客密度高,需关注气象灾害对旅游观光的不利影响。另外,雨天道路湿滑、雨后凌晨多雾、能见度低,需关注降水对道路交通出行等的不利影响。

       三、防范应对措施

       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提醒:

       (一)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各乡镇(街道、-3-管委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周密部署,提前防范。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的跟踪监测,做好递进式开展预报预警服务,提醒群众做好防护准备。各主要涉灾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和会商,做好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监测预警工作,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

       (二)防范大风降温天气。住建、应急等部门要提醒建筑施工、户外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用品,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绿化树木,遮盖建筑物资,提前做好防风准备工作;恶劣天气立即停止户外高空作业,严防设施倒塌、坠落等事故。文广旅体部门要加强景区、户外游乐场所隐患排查,做好景区内临时建筑、照明设施、景观介绍牌和广告设施、室外游乐设备加固工作。教育部门要及时向学校发送提示信息,提醒师生加强大风降温天气安全防范。宣传部门要加大社会宣传引导,提醒群众做好大风天气安全防范。

       (三)严密防范洪涝灾害。水利部门要持续关注天气形势,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沟通联动,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工情发展变化,适时组织会商研判,做好重点水库、主要防洪河道、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需警惕出现旱涝交替情况。针对缺水地区,做好水情、旱情、墒情监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汛末指导中小型水库适时蓄水,做好水源保障。公安部门需增加路面执勤警力投入,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重点时段、恶劣天气行车安全风险提示警示。住建部门要加强降雨天气下城区道路的清扫工作,防止地面湿滑带来安全隐患;做好城市供水和供气相关工作,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隐患排查,消除隐患,保障广大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需求。教育部门要指导山区的学校和城区内个别学校做好校舍安全隐患排查与闭环整改,确保师生安全。文广旅体部门要加强涉山涉水旅游景区的隐患排查,提醒游客密切留意当地气象信息和预警信号,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出游;必要时及时关闭或停止运营A级景区、涉水旅游项目,提前撤离游客,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宣传部门要加大社会宣传引导,提醒群众做好连续阴雨天气安全防范。

       (四)合力防范地质灾害。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要指导乡镇(街道、管委会)和有关单位加强隐患巡查排查,落实群测群防措施;要加强与气象局沟通联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组织技术单位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地质灾害专项工作机制有关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紧盯在建工程、工地工棚、医院、养老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和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重点部位,加强重点行业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教育部门重点紧盯学校周边;交通运输部门重点紧盯国道、省道等公路沿线和附属设施区周边;住建部门重点紧盯农村自建房和城市规划区内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周边;水利部门重点紧盯水库、引水输水等工程设施和水域岸线及其周边;文广旅体部门重点紧盯旅游景区景点及其周边;电力部门重点紧盯变电站、输变电线路等周边。

       (五)全力化解农业风险。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各地抢抓降雨间隙,抓紧排水散墒,防止玉米穗腐、花生烂果,科学组织收获;要指导各地根据烘干和晾晒能力做好批次收获,防止因大规模堆叠、烘干晾晒不及时造成更大损失;对作物已经成熟、机械难以下地的分散田块,要指导各地动员农民采取人工收获方式及时抢收;对倒伏地块要指导各地加装扶禾装置、降低割合高度、低速逆向收割,严重倒伏地块,及早人工收获,降低生产损失。要加密天气会商研判,指导各地紧抓适播农时,做好抗灾应变播种准备,种足种好小麦;要指导各地根据生态条件和当地近年灾害发生情况,科学选择高产稳产抗逆品种,增强抗灾减灾能力;要突出抓好深耕耙压、“四适”播种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针对土壤湿度偏大,土传病害发生风险高的情况,要坚持病虫防控关口前移,指导农民科学选药用药,防治“白籽下地”,控制苗期发病,降低中后期防控压力。

       (六)时刻警惕森林火灾。林业部门要做好2025—2026年度森林防火紧要期各项准备工作;指导重点林区、涉林景区加大巡防巡护力度,及时发现劝导林区明火野炊、乱扔烟头等行为;加强林区隐患排查工作,消除火险隐患;强化林区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防范本区域内各类火灾隐患;指导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持续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覆盖面,联合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和市民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做好森林火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持续提高林区群众、游客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全市各级森林防火队伍人员调配、机具装备、通信联络、后勤保障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开展业务培训、体能训练和应急演练,提高队伍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文广旅体部门要强化文旅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景区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涉林景区火源管控和森林火灾预防,所有涉林景区入口设立入山检查站,充分发挥防火检查站作用,对进入林区人员严格落实火源检查。

      (七)及早采取措施防范其他风险。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事故易发路段的巡逻,加强对重点路段、桥梁等部位的排险和防范,特别是山区道路,要加强安防设施的维护完善,及时处置安全隐患。提前储备应急装备物资,防止因道路湿滑引发事故。文广旅体部门要认真扎实抓好景区安全生产专项督导检查,指导全市A级旅游景区按照“九个必须”要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抓实景区重点场所、重要部位防灾减灾工作,严密防范旅游景区灾害事故发生。

      (八)强化值班值守和力量预置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遇重要情况和重大灾情立即按程序上报。要预置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保证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