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新郑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消防大队等单位对2025年11月份新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形成分析报告如下:
一、气候趋势预测【根据新郑市气象局11月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一)总趋势
预计11月份降水量22-28毫米,较常年偏少0-2成;月平均气温9.0-10℃,较常年偏高0-1℃。
(二)11月份主要天气过程
6~8日,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有小雨。
14~16日,有一次弱冷空气过程。
19~21日,有弱冷空气,并伴有小雨。
25~27日,有一次弱冷空气过程。
二、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风险
预计11月主要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市,气温虽然整体偏高,但冷暖起伏较大,存在阶段性低温等气象灾害风险。冷空气影响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容易出现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
(二)森林火灾风险
预计11月我市总体降水偏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11月份全市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森林防火形势较为复杂。从气象因素分析,根据天气预报,11月份多云晴天为主,整体存在气温波动较大、天气状况复杂的特点,预计林区空气湿度逐步降低,需重点关注气象因素对森林防火形势的影响。从火源管控分析,林下乱扔未熄灭烟头、野炊用火、林区及周边墓区坟地、风险人员(老幼痴等)违规用火等行为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
(三)地质灾害风险
11月份我市汛期结束,但今年9月份、10月份较往年降雨量偏多,尤其是多轮降雨叠加出现并伴随连阴天,含水率仍处于饱和态,山区发生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依然较大。同时我市建设项目众多,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修路、水利、能源设施等项目造成的工程活动扰动强烈,也存在一定风险。
(四)水旱灾害风险
根据11月份气候预测,经研判,11月份我市无明显水旱灾害风险。
(五)农业生产风险
11月份,我市小麦处于播种期(苗期),由于前期多雨导致小麦播种普遍偏晚,容易形成苗小、苗弱、根系发育差。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提前防范大风、冷空气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目前土壤湿度大,需关注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虫害风险。
三、防范应对措施
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提醒:
(一)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周密部署,提前防范。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的跟踪监测,递进式开展预报预警服务,提醒群众做好防护准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和会商,做好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监测预警工作,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
(二)强化雾霾低温等恶劣天气防范应对。住建、应急等部门要关注雾霾低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督促有关单位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及时通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暂停室外施工作业。交通、公安部门及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大雾、低能见度等防范准备工作,加大对各重点路段巡逻管控,及时疏导和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文广旅体部门要加强景区、户外游乐场所隐患排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适时暂停或关闭高空游乐项目、室外旅游景区(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游客安全。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布预警提示,及时根据需要调整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师生安全。宣传部门要加大社会宣传引导,提醒群众做好雾霾低温天气安全防范。
(三)强化森林火灾防范应对。林业部门要指导重点林区、涉林景区加大巡防巡护力度,及时发现并劝导林区明火野炊、乱扔烟头等行为;加强林区隐患排查工作,消除火险隐患;强化林区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防范本区域内各类火灾隐患;指导利用媒体平台,持续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覆盖面,联合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和市民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做好森林火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持续提高林区群众、游客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全市各级森林防火队伍人员调配、机具装备、通信联络、后勤保障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开展业务培训、体能训练和应急演练,提高队伍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文广旅体部门要强化文旅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景区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涉林景区火源管控和森林火灾预防力度,所有涉林景区入口设立入山检查站,充分发挥防火检查站作用,对进入林区人员严格落实火源检查。
(四)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要指导乡镇(街道、管委会)和有关单位加强隐患巡查排查,落实群测群防措施;要加强与气象局沟通联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组织技术单位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地质灾害专项工作机制有关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紧盯在建工程、工地工棚、医院、养老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和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重点部位,加强重点行业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教育部门重点紧盯学校周边;交通运输部门重点紧盯国道、省道等公路沿线和附属设施区周边;住建部门重点紧盯农村自建房和城市规划区内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周边;水利部门重点紧盯水库、引水输水等工程设施和水域岸线及其周边;文广旅体部门重点紧盯旅游景区景点及其周边;电力部门重点紧盯变电站、输变电线路等周边。
(五)强化水旱灾害风险监测。水利部门要持续关注天气形势,密切监视水情、旱情发展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会商,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并按照有关预案做好防范应对。做好旱情、墒情监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指导中小型水库适时蓄水,做好水源保障。
(六)强化农业生产风险防范应对。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做好设施农业的防寒、保暖、抗风准备;加强播后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服务,因地因苗适时开展肥水管理、冬前镇压、机械划锄等措施,增温保墒、促根早长,促苗转化升级;针对11月份还未播种的麦田采取种子包衣处理,预防或减少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七)强化值班值守和力量预置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遇重要情况和重大灾情立即按程序上报。要预置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保证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520号